就医指南
临床医疗
科学研究
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校医院医务科 发布时间:2018/12/07 点击:()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我国是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的成员国,在ADR监测工作中应遵守WHO所规定的ADR定义进行ADR报告。为正确理解WHO的ADR定义,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因此,药品不良反应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也不包括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因此,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的自然属性。尤其是静脉输液最易发生过敏反应,口服是最安全的!

 任何药品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即使是一些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仍会在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具有不良反应的药品并不一定就是假冒伪劣药品,通报一种药品可引起某种不良反应也不意味要停止其生产、销售和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药品不良反应可能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患者的感觉经常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很相似,如头痛、恶心等。医生提醒,如果在服药后,特别是服用了新上市的药品后发现原有的症状加重,或是出现了原来没有的症状,要想到服用该药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药店执业药师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一、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药物种类繁多,用药途径不同,体质又因人而异。因此,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
1、药物方面的原因:
(1)药理作用:很多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药理作用,可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例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同时出现类肾腺上皮质功能亢进症。
(2)药物的杂质:药物生产中可能混入微量高分子杂质,亦常渗入赋形剂等,如胶囊的染料常会引起固定性皮疹。青霉素过敏反应是因制品中含微量青霉素烯酸、青霉素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引起的。
(3)药物的污染:由于生产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常可引起严重反应。
(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剂型不同。由于制造工艺和用药方法的不同,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与血中药的浓度,亦即生物利用度有所不同,如不注意掌握,即会引起不良反应。
(6)药物的质量问题:同一组成的药物,可因厂家不同,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冠心平中的不纯物对氯苯酚则是发生皮炎的原因。氨苄青霉素中的蛋白质则是发生药疹的原因等。
2、机体方面的原因:
(1)种族差别:在人类白色与有色人种之间对药的感受也有相当的差别甲基多巴所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生率是不同的。如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时,服用此药的高加索人则15%出现阳性,而服用此药的印第安人和非洲人以及中国人都未发生阳性。解热消炎剂异丁苯酸在英国则多出现损伤,而在日本则比较少见等。
(2)性别:在药物性皮炎中,男性发病者多于女性,其比率约为3:2。西咪替丁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保泰松和氯霉素导致的粒细胞缺乏症,妇妇女比男性高3倍,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则为2倍。据Hurtwity报告:不良反应男性发生率占7.3%,女性则为14.2%。
(3)年龄:老年人、少年、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例如青霉素,成年人的半衰期为0.55小时,而老年人则为1小时,老年人由于血浆蛋白浓度减少,与药物结合能力也降低,如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45岁以下的人低26%,小儿对中枢抑制药,影响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的药物均较敏感。一般地说,乳幼儿较成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药物代谢速度较成人慢,肾排泄较差,作用点上药物作用的感受性较高,且易进入人脑内等。据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60岁以下者为6.3%,而60岁以上者为5.4%,老年人使用洋地黄及利血平等尤应注意。
(4)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有不同反应,这是正常的生物学差异现象。例如,对水杨酸钠的不良反应就是个体差异。300例男性病人用水杨酸钠治疗,约有2/3的病人在总量为6.5~13.0g时发生不良反应,但在总量仅为3.25g时,已有不数病人出现反应,也有个别病人在总量达30.0g左右时才出现反应,引起反应的剂量在不同个体中相差可达10倍。有时,个体差异也影响到药物作用的性质,例如巴比妥类药物在一般催眠剂量时,对大多数人可产生催眠作用,但对个别人不但不催眠甚至引起焦躁不安、不能入睡。吗啡也有类似情况,对个别人不表现抑制作用,而是兴奋作用。前述之过敏反应和特异质即是个体差异的表现。
(5)病理状态:病理状态能影响机体各种功能,因而也能影响药物作用。例如腹泻时,口服药的吸收差,作用小。肝肾功能减退时,可以显著延或加强许多药物的作用,甚至引起中毒。
(6)血型:据报告,女性口服避孕药引起血栓症,A型较O型者多。
(7)营养状态:饮食的不平衡亦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如异烟肼引起的神经损伤,当处于维生素B6缺乏状态时则较正常情况更严重。对缺乏烟酸饲养的动物,当用硫喷妥钠麻酔时,作用增强。
3、给药方法的影响:

(1)误用、滥用、医护药人员处方配伍不当,病人滥用药物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用药途径:给药途径不同,关系到药的吸收、分布,也影响药物发挥作用的快慢强弱及持续时间,例如静脉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立即发生效应,较易发生不良反应,口服刺激性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等。
(3)用药持续时间长期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
(4)药物相互作用联合用药不当,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据报告5种药并用的发生率为4.2%,6~10种为7.4%,11~15种为24.2%,16~20种为40%,21种以上达45%。
(5)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汉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二、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用药时注意以下几点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
1、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质的患者十分重要。

2、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医师应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至于小儿,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
3、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致畸。
4、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引起不良反应,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
 5、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还应适当减少剂量。
6、用药品种应合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
7、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
8、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
9、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

10、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这种反应常发生于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的致癌、致畸作用。

                                                                校医院医务科